好书推荐“国学书香”系列之七:国学入门ABC

发布日期:2025-10-12 23:13    点击次数:177

国学入门ABC

——不知不觉来到了好书推荐“国学书香”系列的第七篇,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5前后几年时间里陆续面世的“国学基础文库”计25种、“国学基础文库”(第二辑)计十种和“国学基础文库新书三种”等,期待师生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来提增文化自信、促进人文涵养。

(2025年09月30日由己斋,王铮)

本系列开篇以来,本文算是言归正传了。

国学至于国人就好比京剧昆曲,不一定人人都懂都会但一定是人人都知道的。以下是从“国学基础文库”中挑选出来的三本好书供师生选读;推荐理由:一是文字通俗易懂介绍简洁明了,二是内容丰富详实行文引人入胜。通读可以帮助比较全面客观地学习掌握国学基础知识,增进内涵修养提升文明素质。

1.国学入门

朱维焕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展开剩余88%

2.国学导读

刘兆佑、江弘毅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国学词典

谢谦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A:国学、国粹与国别

国庆中秋双节临近,秋意终于时隐时现悄然而至。不是高温天却依旧暑气不减的日子里有了本文的酝酿,祝福祖国生日、献礼传统佳节。今年这个夏天打开了超长升级版的模式,六月份以来五十多天高温日,上海已经名副其实地挤入了全国“火炉”城市的行列,热辣程度与夜经济势头并驾齐驱各有各精彩,这或许跟今年农历的闰六月有关。越炎热越需要可以消火祛热的妙方良药,这套“国学基础文库”宛如一针清凉剂可以让人舒缓酷暑摆脱焦虑,可谓心静自然凉。

历史上清末始有了“国学”一说,章太炎先生曾在日本组织过“国学讲习会”,这被认为是汉语中最早使用“国学”一词的记载。国学也称“国粹”或“国故”,国粹过多强调了所谓精粹难免有排斥别他文化之嫌,而国故似乎只关注了研究对象却忽略了研究这一对象的学问,因此就有了“国故学”,随后简称其为“国学”。

国学又称“中学”,晚清重臣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造性构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这也是当时非常难得的融合东西方文化一种先进的开放意识。近年来,国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国学普及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堪为文化自信的有力注脚,可以赓续古早可以寻回正统。区别国粹和民粹可以帮助厘清经纬避免掉入浅薄之坑。

国学是一种相对比较纯粹相对闭环的单体文化研究,而区域国别学则兼具了开放包容多元并蓄的跨文化特征:一向内一朝外,互受启发反向弥补,双管齐下揭示了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国别研究基于两种或以上的文化对比分析,前提是对它们应具备比较充分的基础学识和悟觉能力。知己知彼则是另一种视角嵌入,意在增进了解,其雏形之一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国际关系研究。如果说国际关系着重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存异求同,那么区域国别更强调各自特点,可以取长补短可以互相促进。如同一个人的成长,前者比较清澈简单,后者就相对视野更宽格局更大、学科发展的空间也就更大了。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各行业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随之出现了调整重组重建以应对人才培养的各种需要,理工科更趋于务实创新,文科类慢慢被边缘化出现了明显萎缩,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冲击的是外语各专业在招生和就业出现的尴尬局面,纷纷以外语融合各专业或干脆撤专业进行调整优化,直到区域国别研究的诞生。从某种程度上这是寻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有观点认为这是拯救文科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有学者提出,区域国别研究近年来的蓬勃兴起证明了这是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并称其为为欣欣向荣的显学现象。

国学修养是完善道德品格与精神境界的渐进过程。学问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生三观的逐渐养成可以帮助建立起“格物致知”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在平凡的日常中提升素养、增强自信、做出“知行合一”不平凡的成绩。另一方面,在国学修养的历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自省反思逐步练就才思敏捷慢慢掌控情绪管理,既有益于精神境界的丰富多样也让快乐人生更加积极阳光更加意义不凡。

俱往矣,学问家们苦读圣贤书多为功名利禄。今天的读书人传承书香播撒文明,为的是要远离“工具人”,努力成才报效祖国,做新时代国家发展建设的骄傲主人。近期一名网红“快递作家”胡安焉说,工作本身不狗屁,让人狗屁的是“被当成工具”的感觉,道出了小白领打工人的心声。各行各业都在各自岗位能有这样的自觉意识是社会的进步,应该也是读书、学业、职场的真正归宿。

B:国学、文学与显学

国学以经史子集为基本内容,不同的维度介入会有不同的构成框架、而不同的框架之下所涉及的典籍名著从各个侧面讲述了华夏文明的辉煌故事。“四部”与“四门”分别从两个方面纵横经纬涵盖了国学范围:“四部”即四库全书,清代历十年而成,收入三千四百七十种共计三万六千余册,分为经史子集。“四门”即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和义理之学,将天下学问分门别类各归其宗。千百年来国学是国人的精神脊梁,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学会静下心来,让灵魂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可以告别“空心人”拒绝躺平,脚踏实地学习工作、精神饱满乐享生活。

文学义无反顾地承载和兑现国学的理想愿景。华夏悠久的历史产生了文学史上的璀璨瑰宝,国学典籍大多都是文学经典,而文学可以遁入国学角度与框架之下的词章之学,但客观而言并不是所有文学经典都能归入国学的。力透纸背,国学的经典著作以铿锵文笔记叙千年文明、书写祖国宝库般的精彩篇章、给后人留下了辉煌历史的深深足印。国学的物质基础是浩瀚的古典文学,但国学的厚实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时的显学网红,不断普及重现光彩应该是常态。常言道给一点阳光就要灿烂,懂一点国学随遇而安修身养性,要起范的时候可以端一点“之乎者也”的国学架势,运筹帷幄慷慨陈词。

显学往往被误读为实用热门之学,因此由小众转而显学也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了。显学的概念最早出于战国时期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他将儒家与墨家称为当时的显学。显学有两大主要特征,一是处于社会热点并与现实紧密关联而广受关注,另一是容易随时代变化而更迭比较难守恒持续。一些专家将区域国别学归于此类,意在警示提醒,高校学科需有相对丰富稳定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的积累储备包括师资梯队和科研成果等,一哄而上会产生打破学科建设的稳定造成资源浪费的不堪后果,这种不堪状况要远远超过目前整个文科“过剩”的尴尬局面。

C:国学、章据与经史子集

《国学入门》在整个“基础文库”中算不上大部头,更像是一本系列导读。该书的绪论先对国学的名义、范围等作了简要论述,接着从考据、词章、义理和历史等四个方面如庖丁解牛般层层铺开面面俱到,既考虑到专业性阐释陈述又顾及了业余爱好的读者,言简意赅字字珠玑。考古之学罗列训诂学、目录学、图书馆学等,词章之学涉及诗学、词学、文章学等,义理之学涵盖先秦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等,历史之学包括纪传体、编年体等。“小学”往往指语文学的总称,音韵学、文字学都归入其中,核心是启蒙教育。“大学”旨在研究穷理正心,重点阐述修身治国的思想体系。

《国学导读》直接从经史子集入手资料丰富满满干货。经部介绍了易经、诗经、孝经、尚书、论语和孟子等,该部分娓娓道来不惜笔墨详尽介绍了研治国学的主要方法、基本学科和所需修读的要藉内容。史部有正史、编年和传记等各种分类,该部分提及“史家四长”(史德、史学、史识和史才),作为史学者的一种价值标准启发颇深,这也是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的自觉职业操守。子部细说了“子”与“家”的渊源,以道家老庄和儒家孔子为代表的学说广义涵盖了思想史、政治史、文学史等领域,将高深莫测化为浅显易懂是本书的一大贡献以利于通读研习。

《国学词典》是一本案头工具书,它提纲宗教、伦理、礼俗、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和哲学等纲举目张,挈领“儒释道”、人伦修养、习俗礼节、文体文集、史籍流派等包罗万象,可以放在身边看作是一本入门学习的百科全书。本书力图在现代感、通俗性、可读性等方面将“旧学”变为“新知”,是一部不折不扣现代阐述的“中国读本”。本书中的每一个词条都生动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贴上了深深浸淫在这片土地的国之标签。好儿女志在四方,莘莘学子孜孜以求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学问做在锦绣河山里就从这里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国学发轫繁衍出两种现象,一是出现了一批致力于中华文化研究如史学、哲学、文学、伦理学等的学问家,另一是对古籍文库如经史子集的整理编目与留存,可以让后世万代赓续传承发扬光大。很多学校已将国学基础学习纳入了人才培养的综合课程,这一举措必将在全社会营造国学友好的学习氛围,用贴近生活的现代话语来阐释普及“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的精髓要义,净化人文环境、提增国民素质,绘就一幅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宏伟蓝图。

国学曾经淡出我们的视线、远离我们的生活成了古董。曾经五花八门的“假国学”、“伪国学”四处泛滥让人反感。不少“国学大师”假借名义混淆视听成了国学复兴的拦路虎绊脚石,而促进该领域各方面改善的努力由于各种原因又被忽略冷落。世纪交替国力不断强盛,博大精深的传统国学重新体现出潜移默化的智慧和力量。本文旨在帮助唤醒年轻学子对国学的兴趣和热忱,积累学养沉稳心境,在需要的时候多一些称赞多一些阳光,可以气定神闲信手拈来、可以由浅入深滔滔不绝、更可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可以这样说,国学是古董,我们要视其为宝贝倍加珍惜爱护。国学又不是古董,我们要发扬光大让它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的强国建设。国学里充满了社会文明的聪明才智和为人处事的伦常指南,可以为今天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年轻学子在用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同时兼具华夏文明沉淀累积的深厚涵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品读国学经典,夏海著,三联书店,2016

2.国学常识,曹伯韩著,商务印书馆,2015

3.国学知识大全,吕思勉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4.图解国学常识,陈铁军、陈文之著,九州出版社,2010

5.国学的天空,傅佩荣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文编 | 王铮老师

版编 | 思源读者协会 古凌枫

责编 | 阅读推广部 杨贺晴

发布于:北京市